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刘福泉:怎么从15万字《寒夜》原著改编成36集电视剧?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导语

  2007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上海派纳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的36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寒夜》,宗福先总编剧,陈烈导演,赵文瑄、刘涛、吕中、韦清、董勇主演。首播在成都地区收视率以4.4%排名第一。而从15万字的原著改编为36集电视连续剧,改编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大有可以值得探讨的余地了。

怎么从15万字的原著改编为36集电视连续剧?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寻找小说文本在叙事中的留白,进行适当的扩充,充实故事情节,从而使得影视叙事与小说叙事实现合理的对接。”

——刘福泉《小说的留白:影视改编的增长点——<寒夜>的影视改编》

01

拓展时空容量

时间扩充

原著:时间主要集中于抗战最后一年多的时间,在此之前的故事是通过汪文宣短暂的回忆来展现的。

电视剧:时间进行了充分的扩展,从1937年抗战全面暴发到抗战胜利,与抗战进程相始终。

空间扩充

原著:集中于陪都重庆一个地方,只在回忆中闪现过他们当年从事乡村教育的空间。

电视剧:对空间进行了较大的拓展,涉及到的空间有上海、江南水乡,武汉、长沙、重庆、兰州。空间的扩展有利于故事的充分展开。

改编情节:江南水乡也是一个空间的转换,原著中汪母与汪文宣是生长于昆明的,而在电视剧中却将他们的家乡改为了江南水乡。


02

补充关键情节

Q1

汪文宣怎么从意气风发的有为青年变成碌碌无为一身病的校对员?

 

  抗战前,在上海进行教育工作的汪文宣、曾树生因共同的理想而相爱,在学校他们业务能力强,受到学生同事的尊敬,还收养了父母双亡寄养在舅舅家的如烟如雨姐弟二人,他们意气风发,撰写抗战教育的书稿。

  即使是要面对逼汪文宣回家成亲的汪母,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取消婚约,说服婆婆,尽管铩羽而归,逃回上海,但并没有打击到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回到上海还举行了婚礼。因反对学校领导迎接日军的行动,汪文宣被迫辞职。

  此时的汪文宣正直善良,能力出众,仿佛无所不能也无所畏惧,辞职后带着全家逃难, 经历了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在逃难途中,汪文宣与社会的不适应的迂腐和书生意气使他们吃了了不少苦头。

  到了重庆后,开始汪文宣找到了一份报社的工作,因其笔力遒劲文采飞扬而受到老板赏识同事敬重,但由于在写大轰炸的报道中,因为如烟在防空洞里窒息而死,从而写了揭露政府不修防空洞而运用修防空洞的经费为高官修建别墅的报道而触犯了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导致报社要被封门,汪文宣承担了责任导致了失业。

  找工作到处碰壁,最后经报社老板介绍在书局找到了一份编辑工作,因其工作认真,并连续编辑了几本好书而受到上峰的赏识,一度也春风得意,当上了编辑部副主任。但同时也遭到周主任的猜忌,再加上张华飞的不断挑唆,加上汪文宣不懂“办公室政治”在买国债时使上司难堪,给主任过生日时又和了自摸,更得罪了主任,张华飞在汪文宣的帮助下编辑了吴炎日记,得到了好评,却无意中冒犯了检查制度,便将责任转嫁给了汪文宣,他再一次失业。

  家里母亲与妻子矛盾不断,母亲一方面帮助他们带孩子,一方面抱怨树生不管家,不管小宣,一方面又不愿意花树生挣来的钱,一方面又要汪文宣在家里挺起腰来,给树生立规矩,他内外交困,疲于应付,他的健康开始出问题。周主任的儿子要参加高中升学考试,请汪文宣做家教,深厚的学术根底,良好的沟通,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周主任的儿子的成绩突飞猛进,汪文宣的办公室也就从阴暗潮湿的角落搬到了明亮的大办公室,但是由于汪文宣教导周主任的儿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解时,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予以批判,而周主任的儿子将其写进了作文里,触犯了当局的逆鳞,考砸了,周主任一气之下,又将汪文宣赶回了小屋,再无翻身的可能。

  电视剧细腻地展示了汪文宣由于战争的爆发、事业的不顺、家庭经济的压力、家庭关系的烦恼将他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理想消磨,只求能够养家糊口,唯唯诺诺的校对,并最终毁灭的过程。

Q2

曾树生与儿子小宣为何关系冷漠?

  

  原著中说曾树生与儿子小宣关系冷漠,但是如何导致的关系的冷漠,原著没有提及,这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小宣出生在抗战暴发后逃难的途中,并且由于日军扫荡导致曾树生与小宣失散,小宣恰恰让汪母与汪文宣乡下的未婚妻玫碰到,虽然不知道是自己的孙子,但也同样起名叫小宣,婆媳之间在给小宣起名难得的想到了一块儿。在宣传抗日的集会上,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曾树生通过那个铭牌认出了汪母所带的孩子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小宣,对汪母非常感激,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其乐融融的时光。做为母亲的曾树生想将小宣带在自己身边,汪母也答应了,但由于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小宣的认生,树生的缺乏经验,小宣哭闹不止,只好送回汪母处。

  最后总算搬到了一起住,团聚的欢乐很快被婆媳生活中不同的理念产生的矛盾所取代。汪母认为女人应当在家相夫教子,不应该出头露面,曾树生认为女人也有工作的权力。

  原著中只说在银行工作,但并未详说具体做什么工作。电视剧中却明确地说在信贷部工作。她不甘心于当一个花瓶,想在业务上有所成就,陈奉光让她去攻关难缠的赖帐客户,经过一番调查,曾树生主张用从未用过的诉讼的形式去讨债,结果获得成功,得到了一笔奖金,曾树生高兴地给大家都买了礼物,却遭到汪母指责,认为树生的成功是靠出卖色相取得的,引发了一场冲突。曾树生越来越感觉那个家不属于自己,没有自己时其乐融融,她一出现便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曾树生想与小宣增进感情,但小宣从小就是玫和汪母带大的,平时接触少,而当孩子刚刚有亲近她的苗头的时候,她却因为心烦而推开了儿子,导致母子之间渐行渐远。而汪母一再要求儿子给儿媳妇立规矩,要管住媳妇,而曾树生事业却大有起色,汪母却说曾树生招蜂引蝶,挣来的钱不干净,宁可糊火柴盒补贴家用也不用曾树生的钱。舞场中的曾树生美丽、高雅活泼,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家庭中虽然她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但婆婆的挑剔,丈夫的懦弱,却使她倍感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连同小宣离她越来越远。


Q3

曾树生的追求者陈奉光是个什么人物?


  陈奉光的生活也得到了扩展和丰富:

  其一,补充了陈奉光的家世和前史。陈奉光出身于香港富商家庭,出国留学归来,属于海归人士,人长得帅,又有家庭背景,自然是许多女性追逐的对象,他也曾纵情声色犬马,有过荒唐的生活。但是,遇到曾树生后,对她一见倾心,开始了热烈的追求。奈何曾树生已经心有所属,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放弃,从上海追到重庆,从重庆又到了兰州,不但完全放弃了荒唐的生活,工作上才华能力出众,成为银行的高级职员。用情可谓专一,一直不离不弃,无论是她在恋爱还是结婚生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始终热切地关注着曾树生的生活,每当她生活中出现困难,他总是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逃难中汪文宣不能买到武汉至重庆的船票,陈奉光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到了重庆,陈奉光成为银行信贷部主任,一再邀请曾树生到银行工作,这也就补充交待了原著中没有说明曾树生是如何进入银行工作的空白。他炒黄金赚了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树生,让其也大赚了一笔。

  其二,补充了陈奉光的婚姻生活。妻子柳莎莎是一个专横跋扈的大小姐,她爱陈奉光,却不知如何去获得他的心,一味的颟顸撒娇。她爱的是他的身份、容貌、地位、金钱,而不是他的心。安排表弟秦风监视陈奉光却又缺少智谋,让其识破,失意中却又与秦风勾搭成奸,承受不了心理压力最终走向疯狂。陈奉光对妻子毫无感情可言,甚至对于妻子的出轨,也表面上忍耐,但内心决不宽恕,最终将妻子逼疯。增加柳莎莎这个人物的作用是在陈奉光心目中与曾树生形成对比,曾树生打动陈奉光的是她的美丽、知性、善良、大方,对感情的专一,而靠胁迫手段使其不得不与其结婚的浅薄的柳莎莎又怎么能够打动陈奉光呢?同时,借助柳莎莎这条线,扩展了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的广度,通过柳莎莎的父亲反映了重庆大后方的官场现状。柳莎莎的父亲柳公心是政府高官,得到国家机密信息,黄金要涨价,便通过陈奉光去倒卖黄金获取高额利润,反映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社会现实。


03

增加人物

朱紫玫

汪文宣的娃娃亲,目不识丁,单纯温顺,曾被汪文宣退嫁,以上吊来证明自己无辜。默默接受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婚姻,甘愿做汪文宣的妹妹,照顾他们的儿子小宣。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隐忍奉献的传统女性,与曾树生式的新式女性形成对比。

陈奉雅

原著中说到的曾树生夜宿朋友家的”朋友“,曾树生的大学同学,也是陈奉光的妹妹。她不但是陈奉光认识曾树生的中介,也是曾树生生活的一面对照的镜子,无进取心和事业心,为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嫁给官僚,后精神无依托自杀而亡。

——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骨子里却还是要靠男人养活的小脚女人。

张华飞

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小人,重庆汪文宣的邻居。使计让汪文宣带他一家逃离了战火中的上海。来到重庆后在书局任编辑,人前人后两面三刀,不断诋毁汪文宣。最后通过阿谀得到了编辑室副主任的位子。

——在那个年代像汪文宣这样有才华,有道德担当的人无法生存,而像这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人反而活得如鱼得水。

老校对

前清秀才,国学底子深厚,非常有才华,但为了一份糊口的薪金,整天在书局的角落里,做着责任重大,薪水微薄的校对工作,没有棱角没有尊严,有严重的肺结核却从来不敢请假,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去。


——此人正是汪文宣未来命运的写照。老校对死后,书局让汪文宣接替了他,连同他的命运也接替了过来。


学者评价


刘福泉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36集电视连续剧《寒夜》在对小说《寒夜》进行改编时,在基本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使用了扩展情节和增加人物两种手段,而这些扩展和增加的部分又都能够与原著很好的贴合,这一方面是原著为改编提供了一定的空白来得以发挥,另一方面也得自于改编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影视叙事的长处,显示了深厚艺术功力,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田悦芳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06年的电视剧的《寒夜》,好象写成一个家庭纷争剧的感觉,在36集的电视剧里面,把时间推到了1937年的夏天,在前27集里面,写的基本上是在这个小说里面隐约提到的一些线索,做了一个扩充,给它具象化。从最后的9集,才和这个小说所讲的1944年至1945年的时间故事的发展才吻合。而且要符合观众的趣味,选取的演员也是俊男靓女,加入了流行的元素,比如说婚外恋、三角恋等等。总体来说,这个电视剧比较弱化了原著的悲剧氛围和批判性。

注: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学者刘福泉、田悦芳在“纪念《寒夜》出版70周年暨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刘福泉论文原题为《小说的留白:影视改编的增长点——<寒夜>的影视改编》,本文进行了整理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更多精彩请点击:

资讯︱纪念《寒夜》出版七十周年暨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媒体报道集锦

资讯 | “获得幸福的路该怎么走”——纪念《寒夜》出版70周年暨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举行

品读︱巴金:《寒夜》(7)

品读︱巴金:《寒夜》(6)

品读︱巴金:《寒夜》(5)


编辑:茹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